高小云
1976,中國
高小云1976 年生於中國陝西,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專業。2002 年起在上海成立個人工作室,為職業畫家。作品被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瑞士,以色列,澳大利亞,台灣,新加坡,中國等海內外收藏家廣泛收藏。
自然簡潔的畫面、典雅干淨的色彩和靈透的意境,是大家看高小云作品的第一印象,在創作過程中,他追求自然,天人合一的狀態。技法上,則強調刀法的自然性,巧妙融合厚與薄、輕與重、剛與柔、冷與暖、無與有的變化來調整和引悟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議的潛力,達到一「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是他自身對創作要求的修行。
廖美蘭
1961,台北
廖美蘭2011取得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美術創作理論水墨畫博士學位,她以精湛的寫實功力及技巧,與多變的筆墨樣式,展現出不同於一般常見的彩墨風格,她更使用膠彩細膩刻畫生動的人物及溫柔可愛的小動物,並著墨於清新自然如幻似真之山水造境及空靈清幽之花卉擬景,讓人輕易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簡單幸福與優雅情韻。
劉韋岑
1980 臺灣桃園
東京藝術大学美術研究所 碩士
倒影、陰影都只是一個虛無的、暫時性的存在,是主角的分身,但卻也無法取而代之。植物本身的新綠、花開與落葉,帶來了四季的訊息,但是如果我們透過觀察探索倒影、陰影的話會如何呢?也許可以發現觀看者不為人知的一面,也或許是靈魂最深層的慾望。劉韋岑細心地觀察著看似不起眼的陰影世界,用油畫揭開這神祕的面紗。
林煊哲
1980台北
林煊哲自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西畫研究所畢業後,2009 赴法國巴黎,攻讀第八大學造型藝術系,於 2013 年取得第二碩士學位。目前為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創作理論繪畫組博士。
林煊哲留法期間,由於離鄉背井產生鄉愁,逐漸對於人處在空間變化及不同場域中所引發的記憶產生興趣。有感於繪畫性視覺藝術裡,媒材物質性與影像之間矛盾又缺一不可的有趣關係,林煊哲將日常拍攝的攝影影像作為喚起記憶的手段,再以繪畫媒材將此視覺性的記憶再次表現出來,畫面中遠方景物影像象徵「外」,屬於遠去的記憶;而窗玻璃上的雨滴或是流淌的顏料痕跡則是象徵「內」,是近距離的、物質性的手繪過程印跡,透露出個人對「另一地」的情感回憶,像是披著薄薄的面紗一般,籠罩在詩意氛圍之下。
劉漢文
台北,1965
劉漢文,復興商工美術工藝科、文化大學美術系第二名畢業。曾赴西班牙皇家馬德里藝術學院進修,目前為職業畫家,擅長壓克力彩,並取得中國一級室內設計師證照,善於將藝術美感與機能實用融入室內設計中,經常接受雜誌專訪發表其設計作品。
劉漢文十幾個年頭來個展多次獲獎無數,以對水與彩的熱愛與自我挑戰的心,跳脫學院派的理論藩籬,描繪出藝術的多層次生命肌理。任憑心、眼裡浮現的各種天馬行空,都像裝上一雙強韌又能隨意變化的翅膀,然後重新活回紙上,是專注一念的熱情、是心無旁務的純真,倚仗色彩來敘事、抒情、記憶、隱喻 ,讓畫面成為生命的心靈宇宙。
余連春
1961 ,台北
余連春1961年生,畢業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造形學部雕塑系,跟隨加藤昭男先生、木內 岬先生,專攻Terracotta人體塑造。1994 畢業於日本大學藝術學部藝術研究所,此時期跟隨土谷 武先生學習鐵材製作。現為現任日本沖繩縣立藝術大學兼任講師與文山社區大學藝術學程講師,並開設Haruru工作室從事Terracotta研究教學。余心手靈巧,運用獨特的「速塑」技法,精確地掌握人體架構,藉由粗曠質地的土塊捏塑揉合出女性剛柔並濟的特有韻味,流暢的線條搭配著細膩的指紋,使作品極富張力和溫度。2016年正式被編入《日本美術家事典》,為進入日本美術史的第一個外國人。